铝合金超声波除蜡清洗剂的研究

铝合金工件需要经过抛光后才能使表面光滑且具有 良好的光泽性。在工件抛光后表面会有不同程度的蜡垢 残留,蜡垢通常以机械吸附、分子间吸附和静电力吸附 等方式粘附在工件表面。传统的除垢方法是用有机 溶剂如:三氯乙烯、二氯甲烷等对蜡垢进行浸泡去除, 这些有机溶剂挥发性较大,对人体伤害比较大,除蜡速度慢、用量比较大、成本较高。本工作针对上述问题,成功的研制出一种高效、耐用性持久、可降解性好,成 本相对低的除蜡水,且在体系中加入了是适量的缓蚀剂,对铝材表面起到抗腐蚀的作用,使清洗后的铝材表面更加有光泽。

除蜡水必须具有优越的性能,才能更好的在产线上应用。评价除蜡水的性能指标主要有:除蜡去污力、耐用性、防锈性、稳定性,要使除蜡水同时具有以上优越 的性能,必须对配方进行合理的设计,选择合适的原材 料,并对其配比进行优化。铝材除蜡水制备的关键在于对各种有机碱、表面活性剂、渗透剂、缓蚀剂等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复配,通过降低表面张力、改善润湿渗透性能和乳化、溶解、增溶等性能,从而加强渗透力和溶解力、 使得被洗工件与污垢间的润湿角大大减少,铺展能力增 强,从而使工件在加温和超声波的作用下,不但可以快速去除铝材光滑表面的蜡垢、也可快速渗透到铝材细小凹槽中,将残留的蜡垢快速的去除。

1 实验部分

1.1 实验仪器及材料

超声波清洗器:频率42kHz,功率200W,手动定时,加热300W,温控范围 30-85℃; 白色抛光蜡;原料采用工业级原材料;铝合金眼镜脚丝若干。

1.2 除蜡水的原料选择

合金除蜡水一般采用一种或两种有机碱进行复配,一方面是为了使整个样品为碱性体系,从而保证除蜡速 度;另一方面有机碱具有良好的相容性,对铝材的腐蚀 性能较低,可保证样品清洗后的抛光效果。有机碱还可 与油酸、十二烷基苯磺酸发生反应,生成物质更易溶于 水,使整个除蜡水保持良好的稳定性。常见的有机碱有 单乙醇胺、异丙醇胺、二乙醇胺、三乙醇胺、二乙烯三胺, 其中单乙醇胺、二乙烯三胺的碱度较高,为降低除蜡水对铝合金基材的腐蚀性能,本文采用二乙醇胺和三乙醇 胺复配进行除蜡水的制备。

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-10具有水溶性好、稳定性高,渗透力极强、浊点高、配伍性 好等特点,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洗涤剂产品。十二烷基苯 磺酸是一种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,其除蜡性能高于 其他种类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,耐强碱且具有好的分散 性能、且在低温条件下流动性能较好,便于取用。油酸 可延长除蜡水的使用寿命,使除蜡水的换槽频率降低,提高了产线的效率。

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水溶性较好,且能有各种离子形成配位,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,同时具有优越pH调节功能和良好的缓冲性能。可明显降低硬水中钙、镁离子的含量,可起到协同除蜡的效果。

1.3 配制步骤与实验方法

向500 mL 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自来水,开动搅拌器,依次加入配方量的二乙醇胺、三乙醇胺,搅拌均匀。加入配方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(96%含量棕黄色液体)、 油酸,继续搅拌,并放置2-3小时,使十二烷基苯磺酸与油酸与醇胺发生反应,形成黄色透明液体。依次加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(NP-10)、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 胺(6501)、乙二胺四乙酸四钠(EDTA.Na4)、苯并三 氮唑(BTA)继续搅拌,直至上述材料全部溶解,形成均一稳定的黄色透明液体。

以二乙醇胺、三乙醇胺、十二烷基苯磺酸、油酸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(NP-10)、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(6501)、乙二胺四乙酸四钠(EDTA.Na4)在体系中的百分含量为变量,见表1,进行实验设计,以除蜡效果为考察标准,进行配方优化选择。选用正交实验表 L8(27) 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,如表2所示。

1.4 去污力性能测试

 

 1 正交实验设计

因素

三乙醇胺 /%

油酸/%

二乙醇胺 /%

LLAS/%

NP-10 /%

6501 /%

EDTA.Na4 /%

水平 1

6

6

10

6

10

10

0.6

水平 2

9

9

15

9

15

15

0.9

 

 2 正交实验设计表

试验因素

三乙醇胺 /%

油酸 /%

二乙醇胺 /%

LAS/%

NP-10/%

6501/%

EDTA.Na4/%

去污力/%

1

1

1

1

1

1

1

1

71.5

2

1

1

1

2

2

2

2

94.2

3

1

2

2

1

1

2

2

89.3

4

1

2

2

2

2

1

1

95.8

5

2

1

2

1

2

1

2

83.6

6

2

1

2

2

1

2

1

93.6

7

2

2

1

1

2

2

1

91.0

8

2

2

1

2

1

1

2

85.0

K1

87.700

85.725

85.425

83.850

84.850

83.975

87.975

 

K2

88.300

90.275

90.575

92.150

91.150

92.025

88.025

 

极差

0.60

4.55

5.15

8.30

6.30

8.05

0.05

 

说明:TX-10 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;6501 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;EDTA-4Na 为乙二胺四乙酸四钠

 

将洗净并在 105℃下干燥 2h 的眼镜脚丝放到干燥器 内,冷却至室温后称重,质量记为M0;在眼镜脚丝表面均匀涂覆白色抛光蜡(0.26±0.02)克,在 200℃的烘箱内老化10min后取出,放到干燥器内陈化 24h,制得 污片,称重并记为M1 ;实验时,将污片置于 200mL 的烧杯中,加入60mL清洗剂后置于超声波中,控制温度在 55-60℃之间,处理10min后,将眼镜脚丝取出,用 温水(35-40℃)漂洗两次,接着在 105℃下干燥1h后放到干燥器中,冷却至室温后,称重记为M2 。去污力用式(1)计算:

去污力 =[(M1-M2)/(M1-M0)]×100%   (1)

2 结果与讨论

从正交表2的实验数据来看,影响除蜡水去污力的各因素的顺序为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>十二烷基苯磺酸>壬基酚聚氧乙烯醚>二乙醇胺>油酸>三乙醇胺>乙二胺四乙酸四钠。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对除蜡水的去污力影响最显著,因为脂肪酸醇胺基的化合物脂肪酸基可以对抛光蜡进行吸附、溶解,而醇胺基团为亲水基团可溶解在水中。在高温(60-70℃)和超声波的振动下,蜡垢被迅速包裹,分散成小油滴而从基材中脱离下来。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除蜡水常用的原材料之一,除蜡效果也非常明显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HLB值约为13.7,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,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好,可耐强酸强碱 , 并且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,他对各种油脂和蜡垢具有很好的润湿、乳化、分散能力,且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发挥优异的除 蜡性能。

表2的正交试验数据显示,样品中二乙醇胺的对除蜡也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,二乙醇胺的水溶液pH值约为9.5,对金属腐蚀性较小,同时提供了碱性环境,是除蜡水重要的原材料之一。

根据初步的正交实验结果设计除蜡水的基础配方如表3所示:

表 3 除蜡水的基础配方

编号

化合物名称

百分含量 /%

CAS/ 简称

作用

1

三乙醇胺

7.5

102-71-6

碱洗剂

2

油酸

8.0

112-80-1

助洗剂

3

二乙醇胺

13.0

111-42-2

碱洗剂

4

十二烷基苯磺酸

8.0

27176-87-0

阴离子表面活性剂

5

壬基酚聚氧乙烯醚

12.0

TX-10

非离子表面活性剂

6

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

14.0

6501

表面活性剂

7

乙二胺四乙酸四钠

0.7

EDTA-4Na

螯合剂

8

36.8

/

/

 

 

从正交实验数据来看,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的含量对除蜡效果的影响较大,在保持其他物质含量不变的情况下,通过改变 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的加入量,研究其含量对除蜡效果的影响。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。从图1可以看出当6501的含量大于14%时,其除蜡效果已接近100%,在不同浓度下都有较高的除蜡率,因此6501的变分含量14-16%。

img1

图 1 不同 6501 含量下的除蜡率

img2

图 2 不同浓度下的除蜡水不同时间的除蜡率

按照基础配方配制除蜡水,特别的是将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胺的含量调整为15%,分别对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的除蜡率进行对比试验,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。由图2可以看出,当除蜡水的浓度在2%时,即使在超声加温的条件下处理工件9-10分钟,工件表面的蜡垢残留量较多。当除蜡水的浓度达到4%时,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,大约7分钟内就可以将工件表面的蜡垢清除掉,工件表面光亮度好,且水膜连续性好。所以此种除蜡水的开槽比例应控制在3.5-5.0%之间。

3  结束语

通过正交试验,得出了性能比较优越的铝合金除蜡水,配方为:三乙醇胺7.5%、油酸8.0%、二乙醇胺13.0、十二烷基苯磺酸8.0%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.0%、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5.0%、乙二胺四乙酸四钠0.7%、水35.8%。通过产线试验效果较好。本除蜡水具有以下特点:

1)铝合金工件表面经过除蜡效果后光亮效果较好。

2)本除蜡水具有较强的渗透力,可对铝合金眼镜 脚丝的蜡垢进行去除。

3)除蜡水在较低浓度下,短时间内就可将工件表 面的蜡垢去除。

该除蜡清洗剂可适用于抛光蜡的清洗。

 

作者:王世会

 

发布日期:2024-06-17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铝合金超声波除蜡清洗剂的研究